河北博物院前身为河北省博物馆,成立于1953年,是河北省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馆、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、国家一级博物馆。河北博物院包括主院区、建华院区、育才院区三部分。主院区位于石家庄市文化广场,分为南、北两个区域,北区建于1968年,南区为新扩建区,两区建筑和谐统一,巍峨壮丽,是石家庄市标志性文化景观。建华院区和育才院区为文物库房,藏品总数21万件。
河北博物院
河北博物院省直文博单位文物藏品优势,撷取河北历史上最为精彩的篇章,推出10个常设陈列:《石 器时代的河北》《 河北商代文明》《慷慨悲歌——燕赵故事》 《战国雄风——古中山国》《大汉绝唱——满城汉墓》 《曲阳石雕》《北朝壁画》《名窑名瓷》《抗日烽火——英雄河北》《“乐享河北”非遗会客厅——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》 。通过5000余件(套)精美的文物和现代化展示手段,记录了河北200万年来连绵延续的人类发展史。河北博物院每年还举办多个历史、艺术、自然、科技、时政、民俗等方面的临时展览,极大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。
河北博物院 - 郭沫若题字
第一.战国时期透雕龙凤纹铜辅首
透雕龙凤纹铜铺首,是战国时燕国的一件青铜器1966年出土于保定市易县的燕下都遗址老姆台,高74.5厘米,宽36,8厘米,重21.5公斤。现收藏于于河北博物院,是河北博物院的十大镇馆之宝之一,也是中国第一大青铜宫门铺首。
透雕龙凤纹铜辅首
铺首是含有驱邪意义的传统建筑大门上的装饰物,在古代社会人们认为要阻挡妖魔鬼怪进门,最主要的方法是在大门上放-怪兽衔着门环,可以防止妖魔鬼怪进门,铺首,是最原始的“门拉手”,可以用来开门、敲门,同时也具有装饰意义。据专家推测,这件透雕龙凤纹铜铺首可能是燕下都宫殿大门上的构件。
第二.汉代长信宫灯青铜器
长信宫灯,西汉的一件铜鎏金青铜器,大约制成于公元前151年,距今已经2200多年了。这盏灯于1968年在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墓出土,因为灯身上刻有“长信”的铭文,所以取名叫长信宫灯。
长信宫灯
第三.元代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
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,通高41cm, 口径15.5cm,足径18.5cm。1964年出土于河北省保定市,现藏于河北博物院。
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
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的盖子顶部有一个坐着的狮形雕塑,用来打开罐子的把手。罐盖上描绘着青花莲瓣纹、卷草纹以及回纹,美观华丽,极具魅力。罐壁从上往下,由薄变厚,整个罐子丰满浑厚,纹饰层次鲜明,青花、釉里红在作品中相互衬托,红色、蓝色交相辉映,整体气度雍容华贵。
第四.汉代错金博山炉
错金铜博山炉, 1968年出土于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,这是西汉时作为香薰、薰炉用的青铜器,因为造型象征的是传说中的海上仙山一博山,所以叫做博山炉。现藏于河北博物院, 是镇馆宝物之一, 1993年就被已经被定为国宝级文物了。
错金博山炉
这件错:金铜博山炉随葬的墓主中山靖王刘胜,是汉景帝刘启的庶子,他最为人熟知的就是-生骄奢淫逸,非“高奢品”不用,大名鼎鼎的国宝金缕玉衣和长信宫灯就是从他的墓中出土的,所以错金铜博山炉被称为“史上最豪华的香薰”也是有迹可循, 整体极为精致和华美。
第五.汉代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座
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1977年出土于河北省平山县三汲村的一座战国中山王墓,同时还出土了错金银双翼神兽、十五连盏铜灯等重要文物,反映了古代中山文化的精神风貌和发达的铸造工艺。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由底座、方形案框和案面组成,出土时漆木案面已朽。铜方案的方形案框内边的沿口是用来镶漆木案面的。据介绍,在方案一侧的沿口上刻有十二字铭文,记载了制作时间、制作部门和工匠名。据博物馆官方资料显示,铜方案通高36.2厘米,案框边长47.5厘米,环座径31.8厘米,重18.65公斤。
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座
第六.汉代中山王铁足大铜鼎
大铜鼎外表看起来圆润光滑,厚重的鼎足有种“铁憨憨”的感觉。这件文物出土于平山县三汲村战国中山王墓,是战国中山王墓出土九鼎中的首鼎。仔细看可以发现铜鼎外壁刻有铭文,共77行469字,是目前所见铭文最长的一件战国铜器。
中山王铁足大铜鼎
第七.西汉刘胜金缕玉衣
尺寸:全长188厘米出土地:河北满城陵山一号汉墓
刘胜金缕玉衣
该玉衣是用金丝将玉片编缀而成。玉片为岫岩玉制作。上衣呈绿色,玉质莹润。下身为灰白和淡黄色。整体主要分为头罩、上衣、、手套、裤筒和鞋等五部分。共用不同形状玉片2498片,金丝约1100克。其外观和人体形状相同,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的殓服。这是我国考古发掘中出土年代最早最完整的玉衣。
第八.五代 彩绘散乐浮雕
曲阳西燕川村王处直墓出土
浮雕长136厘米,宽82厘米,厚17~23厘米,由一整块汉白玉雕刻而成,并施以彩绘。
浮雕共有15人。12位乐伎分别梳高髻、椎髻、环髻或双髻,簪珠花,着长裙、披帛巾,演奏着笛、筚篥、羯鼓、方响、笙、大鼓、拍板、曲颈琵琶、筝、箜篌十种乐器。
最右侧为女扮男装的司仪,头戴幞头,手拿竹杆子。右下方有孝子二人。所谓散乐是指散于四方之乐,也是民间歌舞技艺的总称。此处表现了墓主人生前歌舞升平的场景。
彩绘散乐浮雕
第九.战国时期错金银虎噬鹿屏风座
错金银虎噬鹿屏风座,战国时期的家具构件。1977年平山县三汲村战国时期中山国王“错”墓出土,长51厘米。猛虎身躯浑圆、色彩斑斓,弓身右曲,三足着地,一爪腾起,正将捕捉的小鹿送入张开的巨口之中。老虎的凶猛与小鹿的弱小形成鲜明对比。典型的战国时代风格。动物腹下刻有铭文,说明制作时间及官匠姓名。
错金银虎噬鹿屏风座
第十.北齐青釉仰覆莲花尊
尺寸:口径15.1厘米 底径18厘米 高54.4厘米出土地:景县封氏墓
青釉仰覆莲花尊
喇叭形口,长颈,丰肩,腹饱满,高足。莲瓣纹盖,盖顶正中有堆塑的覆莲捉手。颈肩之间安六个双泥条系。颈中部有三道凸起的弦纹,弦纹上部堆贴模印的团龙纹,下面堆贴兽面纹。肩部至底足装饰6层不同形态的莲瓣,肩部堆贴的两层双瓣覆莲,莲瓣圆润舒展;第三层莲瓣凸起的瓣尖恰在腹体中部,采用深雕技法刻出,棱角清晰锋利,每瓣的根部还加饰一片模印菩提树叶;第四层仰莲贴在下腹部;高足上的覆莲亦用深雕技法刻出。通体饰青釉,釉色青绿。这件器物形体高大,造型古朴,气魄宏伟,繁缛华丽,采用浅刻、深雕、模印、堆贴等多种装饰技法,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,是北朝青瓷的代表性作品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